本报告基于2005年启动的长期跟踪研究,通过对20名具有代表性的英国成年人的年度访谈,分析了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的互动演变。以下是2025年第20波研究的核心发现:
2024年,英国成年人的媒体技术使用呈现“存量优化”特征。受生活稳定性和经济压力影响,多数人减少了新设备购买,转而挖掘现有技术的潜力。例如,老年参与者开始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健康监测功能,部分家庭通过智能门铃提升居家安全。
人工智能(AI)工具的普及成为亮点,办公族普遍使用ChatGPT、Microsoft Copilot处理文案、数据分析等任务,但对AI生成内容的伦理争议也随之显现,如学生使用AI完成作业引发的教育公平讨论。此外,智能恒温器、健康监测App的应用增加,超过半数参与者通过技术管理健康与健身目标。
观看习惯进一步向在线点播倾斜,智能电视的普及推动了BBC iPlayer、ITVX等平台的使用,但对BBC的信任度出现下滑。部分参与者对牌照费制度表示不满,认为其内容未能反映多元视角,尤其低收入群体和少数族裔对主流媒体的代表性提出批评。
YouTube成为主要内容入口,男性用户尤其依赖其观看体育赛事、科技评测等垂直内容;TikTok则在年轻群体中崛起,用户不仅用于娱乐,还作为“生活搜索引擎”查找旅行、健康等实用信息。社交媒体使用更趋理性,多数人减少无目的浏览,但TikTok的使用时长逆势增长,反映出算法驱动的内容粘性。
个人数据隐私态度趋于稳定,多数人视数据共享为“必要之恶”,但对智能设备监听、诈骗风险保持警惕。尽管诈骗手段升级,参与者通过验证发件人信息、咨询家人等方式提升防范能力。
新闻消费呈现碎片化与立场分化:俄乌冲突、中东局势等议题导致用户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分裂,BBC新闻虽仍是主要来源,但替代信源(如GB News、YouTube博主)的影响力上升。低收入群体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“非官方”信息,形成信息茧房。
智能手机被普遍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技术,其多功能性重塑了社交、工作和娱乐模式。例如,混合办公依赖手机维持沟通,但也带来工作与生活边界模糊的问题。技术对家庭关系的影响显现在代际差异:年轻一代通过TikTok、YouTube获取个性化内容,而传统家庭共享观看电视的场景减少,代际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。
另一方面,技术依赖也带来负面影响:过度屏幕使用引发焦虑,社交媒体上的暴力/仇恨内容难以避免,部分用户选择暂时退出平台以缓解心理压力。
参与者对未来媒体技术的预期集中于人工智能:一方面期待AI在医疗、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,另一方面担忧其对就业、隐私的威胁。部分家长担心AI作弊影响教育公平,而年轻群体则视AI为职业发展机遇。
值得关注的是,部分参与者预测未来可能出现“反技术潮流”,人们或重新追求简单生活,平衡数字依赖与现实体验。
2025年的研究揭示了英国成年人在媒体技术渗透下的复杂适应:从被动接受设备迭代到主动构建个性化媒体生态,从对公共服务的信任波动到对技术伦理的深度反思。报告指出,技术发展的核心矛盾在于——其带来的便利与风险、个性化与信息分化、连接效率与隐私代价,仍将是未来社会需要持续平衡的议题。